編者語:同仁堂的每味藥在煎煮前一定要經過炮炙這一關,通過炮炙突出藥品的功效,而這正是馬來西亞其他中藥鋪所缺乏的。
“炮炙雖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位雖貴必不敢減物力”——中華老字號同仁堂這句從清朝傳承下來的古訓,揭示了它6年來飲譽馬來西亞的奧秘。
幾百年來,海外華人對中國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藥一直懷有很深的感情,而中醫(yī)藥的老字號同仁堂更是在東南亞早有口碑。同仁堂在當地設立分店以前,其藥品已經能夠在馬來西亞大大小小的中藥鋪中買到。
2002年8月30日,同仁堂在馬來西亞的第一家分店在首都吉隆坡正式開業(yè),時任馬來西亞衛(wèi)生部長的蔡銳明前來剪彩。精致的店面、一流的設施,使得同仁堂在當地一炮打響,不到3個月就開始贏利。同仁堂第一家分店開設后,從全馬各地甚至新加坡趕來的病人絡繹不絕,請同仁堂的中醫(yī)看病有時甚至要提前1個月預約。在這種情況下,同仁堂決定在馬來西亞其他地方陸續(xù)開設分店,以滿足顧客的需求。
同仁堂的第二家分店開在馬來西亞北部檳城,當地人口中70%以上都是華人。同仁堂檳城分店面臨的競爭相當激烈,因為在那條街上,僅中藥鋪就有七八家,而同仁堂的藥品又比其他店貴。曾經有一些病人來同仁堂診病,開了方子后到其他中藥鋪抓藥,但最終還會返回同仁堂抓藥。他們反映說,同樣的方子在同仁堂以外的藥鋪抓藥,療效不如同仁堂的好。
北京同仁堂(馬)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姍姍解釋說,這一奧秘就在于同仁堂的每味藥在煎煮前一定要經過炮炙這一關,通過炮炙突出藥品的功效,而這正是馬來西亞其他中藥鋪所缺乏的。
馬來西亞國內貿易和消費事務部官員曾表示,馬來西亞約有100萬人接受中醫(yī),但這100萬人絕不僅限于華人。來同仁堂的病人中,不乏馬來人和印度人。從2005年開始,馬來人沙希達赫·謝爾迪爾就成為同仁堂的常客,每當身體感到不適,她的第一選擇肯定是去同仁堂,F年49歲的印度人戴維·帕蘭提起同仁堂更是贊不絕口,不停地用“非常好、一流”來形容。他因肺癌曾接受了左側肺切除手術,術后氣短、睡不好吃不下,還伴有高血壓。自從兩年前來到同仁堂調理,他咳嗽、腹脹、打嗝和睡眠不好的癥狀都有所改善,西醫(yī)檢查時各項指標都恢復了正常,連西醫(yī)人士都為之驚嘆。
除了普通老百姓,同仁堂在馬來西亞還吸引了一些西醫(yī)人士前來求診。有些人此前沒有接觸過中醫(yī),因為同仁堂的口碑而首次來看中醫(yī)。還有的西醫(yī)人士在同仁堂診病后感覺良好,于是向自己的病人推薦同仁堂。在西醫(yī)人士看來,有的病人只能通過手術解除脊椎方面的疾病,但馬來西亞的一些西醫(yī)人士會推薦自己的病人先去同仁堂接受推拿,如果癥狀不能改善再做手術。
同仁堂在馬來西亞的經營一直力求本地化。除中醫(yī)大夫和管理人員外,同仁堂雇有40多名本地員工,連副店長都起用本地人。由于馬來西亞多民族聚居的特性,本地員工都能講馬來語、華語和英語,大大方便了醫(yī)患間的溝通。
來源:新華網